消費變革推進鮮花產業升級
來源:中國花卉報
新常態下,消費者對鮮花品質的要求更高,更注重產品帶來的愉悅感,也更在意鮮花對生活的調劑作用,鮮花所賦予的藝術文化精神越發重要,而不是像團體性消費時那樣,產品生命周期短暫。因此,花卉消費結構的改變,對花卉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,生產、包裝和物流等環節隨之變革,以適應消費者的要求。同時,消費市場反作用于產業,促進產業升級和提質增效,最終實現產業鏈重塑。
花卉產業的產業鏈較長,最直觀的是3個環節,即前端的品種、技術創新與應用,中間環節的生產種植及后端的采后、物流等。終端市場直接作用于產業鏈各環節,這也是花卉作為商品化程度最高的特性所決定的。
首先是生產端的變化。一方面,要求生產者改善種植設施設備,優化調整品種結構,改進生產管理技術,做好花期調空,做到單類品種四季穩定批量供貨。另一方面,產品種類需更加豐富。一個家庭每周所使用的花材至少3種,每隔一段時間后,會要求賣家換供其他品類,這就需要商家在產地或批發市場進行組貨,從而也促進了更多批發商的涌現,提高生產者種植更多新奇特產品的積極性。這從斗南鮮花批發市場就可看出,油菜果莢、茴香花等以前從不進花市的作物枝葉、雜草,甚至是桉樹等普通樹木的葉子都成為受歡迎的花材。
其次,大眾消費的興起推動了采后處理進程。目前,采后處理技術正快速從企業走向花農,適應市場需求的采后處理標準應用范圍逐漸擴大。
從多家電商反饋的調查數據得知,在花蕾大小、花色、莖稈長度、葉色、新鮮度、價格等影響商品質量或消費者購買欲的幾個因素中,最受關注、權重最高的是瓶插期,也就是說鮮花進入終端市場后,消費者首先關注的是新鮮度,即花蕾能否完全開放,開放持續時間等。這意味著一個好的種植者不但要在地里種出好花,還要最大程度地保證產品到達終端市場的品質。只有這樣才能增效增收。以切花月季為例,每扎切花月季采后處理環節的成本約為兩元,其中保鮮成本約0.05元,攤到每枝花上成本微乎其微,但銷售單價會增加30%至50%,產品內在品質和品牌價值會在“好花好價”的規律中得到充分體現。
包裝也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。目前,產地鮮切花發貨時絕大部分使用大箱子,每箱重達50公斤至100公斤,經過多次翻轉和擠壓后,箱子外表在抵達目的地時幾乎面目全非。隨著禮品式花束消費的興起,現在小件精美包裝箱逐漸增多,為保證小件包裝不被擠壓變形,一些花企更樂意多花錢選擇順豐等優質物流商,或者由花商親自跟貨督運,從而倒逼花卉物流業不斷改進運輸方式和提升服務水平,同時也為其他行業服務提供借鑒。